香港人生活紧张,不时会有胃痛、腹泻、便秘等肠胃问题。现时医学界尚未能根治肠易激综合症,但我们可以透过多了解此症,以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。肠胃及肝脏科专科医生王永亨会为我们讲解肠易激综合症。
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?
肠易激综合症是功能性肠胃病的一种,是大肠内蠕动不协调所造成的。常见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、大便习惯改变、便秘和肚泻交替发生、感觉排便不清,以及大便时常有黏液排出。
肠易激综合症的成因是什么?
目前医学界还未完全明白其成因,但由于功能性肠胃病是因肠脏蠕动的改变造成,而肠脏蠕动改变的诱因是情绪和压力,而情绪和压力又会间接受脑内血清素的分泌所影响,所以一般相信和患者的生活方式,例如睡眠质素、压力等有关。
哪些人属高危一族?
任何年龄人士都有机会患此症,但以年轻女性患者较多。
肠易激综合症病人在日常饮食和生活方面应注意什么?
饮食方面,部份病人对某些食物会特别敏感,吃后病发的机会较高。建议患者选择较清淡和完全煮熟的食物,尽量避免吃不洁和刺激性的食物。
生活方面,假若病人经常焦虑、担心或工作上承受很大压力,也会令病征加剧,所以除日常饮食习惯和接受药物治疗外,医生也会劝导病人尽量放松自己心情和减少工作压力,并且要保持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。生活习惯改善后,病征通常亦可得到纾缓。
如何诊治肠易激综合症?
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难度,因为临床的表征不一定很具体 (和一般肠胃病相近),所以许多时要透过一些检查去排除结构性的肠胃问题,即肠道感染、发炎、瘜肉,甚至肠道内的肿瘤。若病人表示排便时有不适或长期大便习惯有改变,就要作深入检查,例如肠胃内窥镜,以排除结构性肠胃病。这可能性排除后,才可证实病人患的是肠易激综合症。
肠易激综合症临床的判断有几个方法,均是国际认可的标准,包括曼事诊断标准、罗马二诊断标准和罗马三诊断标准,帮助医生为病人作诊断。
根据医学数据显示,肠易激综合症和焦虑症息息相关,一个病人如患肠易激综合症,同时患焦虑症的机会很高,所以治疗方面除了利用药物控制病情外,有时也要为病人提供心理辅导,在有需要时还会处方纾缓焦虑症的药物,协调血清素的分泌和流量,减少肠胃病征,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治疗。
如何预防肠易激综合症进一步恶化?
-
了解自己的需要,明白生活压力的来源
-
改善生活习惯,要有足够的睡眠
-
放松心情,尽量避免工作压力过大
-
在适当时候让自己休息或放假,纾缓压力
鸣谢:
肠胃及肝脏科专科医生王永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