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大腸癌?
大腸處於消化道的最後一部分,主要功能是把未能被身體吸收的食物渣滓變成糞便,再排出體外。大腸癌由大腸粘膜的腺細胞形成。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的時間可長達十年或以上,在這段期間,正常的細胞經過多次的基因突變,其外觀由正常的粘膜變化成息肉,再由息肉轉變為腸癌。因為癌變過程頗長,腸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。
成因是什麼?
目前大腸癌的成因未明,但以下原因會增加患大腸癌的機會:
-
家族傾向
-
遺傳因素
-
長期高脂低纖飲食習慣、缺乏運動、超重或肥胖
大腸癌有什麼病徵?
早期大腸癌症狀並不明顯,但若出現以下徵狀,請立即求醫:
-
肛門出血
-
痾血
-
大便出血
-
裏急後重 (大便後仍有強烈便意)
-
大便有黏液大便習慣改變 (可能是特別頻密及持續便秘)
-
體重突然下降
-
後期病者會有腹痛或摸到腹部有硬塊
有什麼治療方法?
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。基本上要將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。現時有部份醫院已替某些合適的腸癌病人進行腹腔鏡切除手術。部分病人需接受手術後的輔助化學藥物或/和放射治療。
如何預防大腸癌?
-
避免進食過量紅肉和高脂食物
-
戒除煙酒
-
成人每天進食6-8兩蔬菜和2個水果
-
多進食高纖食物
-
保持健康體重 (亞洲成人體重指標(BMI)為18.5-22.9)
資料來源:
香港防癌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