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是高危一族?
-
年齡在40歲以上
-
吃得太鹹和經常進食醃製食物
-
高脂肪飲食或少吃蔬果及纖維素
-
家族遺傳
-
男性(比女性高兩倍)
-
幽門螺旋菌感染
-
缺乏維他命B12導致的貧血人士
-
胃部曾動手術人士
-
患罕見胃病,如胃酸缺乏症等人士
-
吸煙及過量喝酒
有什麼徵狀?
胃癌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上腹持續隱痛或脹悶不適,進食後症狀更為加重,因而容易誤以為「消化不良」。患者也常主動節制飲食,以求減輕症狀。這一點與胃、十二指腸潰瘍的有規律性疼痛,及在進食、服藥後,疼痛會有改善的情況明顯不同。隨著病情發展,不同部位的癌腫引起症狀也有差別。若以下徵狀持續,應盡快找醫生檢查:
-
持續消化不良或胃灼熱
-
食慾不振
-
體重無故下降
-
吞嚥困難
-
胃痛
-
打嗝
-
胃脹 (尤其進食後)
-
噁心、嘔吐或吐血
-
糞便帶血或呈黑色
-
無故感疲倦
有什麼治療方案?
-
手術切除 – 部分胃切除或全胃切除,是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根治方法
-
輔助治療 – 手術後輔以化學或放射治療,加強療效
-
紓緩治療 – 若癌細胞已擴散,可以化學藥物紓緩病情,控制病狀
-
標靶治療 – 只適合HER2受體呈陽性的胃癌
手術切除
手術切除是主要的醫治方法。對早期的胃癌患者而言,將大部份或全部的胃以及附近淋巴組織切除,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,然後將小腸接駁到食道去,使病人手術後仍能進食。如果腫瘤體積較大就可能要切除整個胃部,甚至連部份食道及胰臟也要切除,即稱全胃切除術。若癌腫已擴散,便不能進行根治性的切除手術,醫生會考慮作緩解性的手術,以紓緩胃出口的堵塞。有部份病人需輔以放射或藥物治療來加強療效。
化學治療
化學治療(化療)是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的療法。針對胃癌的化療藥物有很多,當中有口服或經靜脈注射的方法。醫生通常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病情,配合兩至三種化療藥物使用。化療的副作用因人而異,常見如嘔心、脫髮、口腔潰爛、皮疹等。
標靶藥物治療
近年臨床研究顯示,在胃癌擴散的病人中,大約20%會受惠於標靶藥物。在接受治療之前,醫生需要在胃癌組織內測試HER2受體,只有HER2受體出現陽性的情況下,才可使用標靶藥物。由於標靶藥物副作用較輕,對於病患者的額外影響較少。
如何預防?
-
多吃蔬菜水果 – 每天最少吃5份各類蔬果;
-
選擇低鹽食物 – 減少用鹽,改用香草及香料代替;
-
健康烹調方法 – 避免燒焦肉類或魚類;
-
日常多吃以植物為主的膳食 – 含豐富澱粉質或蛋白質的植物食物,如米飯、豆類、馬鈴薯等。
資料來源:
香港防癌會